黎庆和周以诚如何猜测秦海,秦海并不知情。从京石机回来后,他迅速地把所见所闻向王鸿生做了汇报,询问王鸿生自己的做法是否恰当。
“你认为,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?”王鸿生听完秦海的讲述之后,对他问道。
“评价机制的问题。”秦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。关于这个问题,他已经思考过很长时间了,此时自然能够脱口而出。
王鸿生笑了笑,说道:“你详细说说,怎么个评价机制的问题。”
秦海没有直接回答,而反向王鸿生问道:“王主任,这一次的重大成套设备攻关是由您来指挥的,我想问一下,等这个行动结束之后,您是否要向中央领导汇报这一次攻关的成果?”
“当然,我们的工作是要向中央领导负责的。”王鸿生答道。
“那么,您希望最终的成果是什么样子呢?”秦海又问道。
王鸿生知道秦海不是信口开河的人,提出这些问题自然是有深意的,因此也不在意秦海这种问法,而是认真地回答道:“按照以往的惯例,我们会向中央领导介绍我们这一次攻关解决了多少个技术难题,形成了多少项成果,如果有可能的话,最好还能够有成果的照片,这是最有说服力的。”
秦海笑着递上几张图片,问道:“王主任,如果我们最终提交的照片是这个样子,您觉得领导会满意吗?”
王鸿生接过照片,看了看,皱着眉头问道:“这是什么东西的照片?怎么完全看不出名堂啊?”
秦海道:“这就是我们新开发的低温钢材的断面电镜照片,从这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晶格结构,这种结构充分说明这种低温钢材在零下196摄氏度的低温下能够保持良好的抗冲击韧性,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。”
王鸿生听得满头雾水,他苦着脸说道:“小秦,你这个说法,太专业了吧?别说中央领导听不懂,我这个常年搞工业的人,都听不懂。拿这样的照片向领导汇报……”
说到这,他摇了摇头,表示根本就不可行。作为一名老计委干部,他深知向领导汇报成绩的套路。在以往的汇报里,照片是必不可少的,但这些照片拍的都是什么几十米高的精馏塔、一人多高的大齿轮、烤蓝锃亮的机械等等,怎么有玄幻效果就怎么来。
据他的经验,领导对于这样的东西是最感兴趣的,看了之后能够一目了然,进而龙颜大悦。如果有谁弄几张什么材料断面之类的照片送到领导面前,那就是脑子进水的表现了。
秦海自然知道王鸿生会是这样的态度,他把手一摊,说道:“王主任,你也看到了,材料研究就是这样,不管它在实际上有多重要,光是卖相就不招人喜欢。京石机的技术人员们所以不愿意搞材料、搞工艺,一心只想做大机器,就是这个原因。不改变这种外行看热闹的评价机制,我们的科研就永远都只能浮于表面,无法深入到实质。”
类似这样的话,秦海几年前在农业部向崔洪春已经讲过一次了,在那个时候,他就已经认识到中国行政体系中这种好大喜功的弊病。当时,崔洪春接受了他的建议,提出了以新材料、新工艺作为全面提升国产农机水平的关键环节。这一回,他想利用计委这个平台,把这个观念推广到整个工业体系里去。
“你说得对。”王鸿生听懂了秦海的意思,他点了点头,说道,“我们以往的工作,的确有这种凑热闹的心理,不管是主观上的有意,还是无意识的行为,都有这样的倾向。中央领导到我们这里来调研的时候,也是这样的态度。比如说,看到别人有200吨的自卸车,领导就要问:我们能造吗?如果听说我们也能造,他们就满意了。至于说工作效率、使用寿命、噪音等等因素,他们是不太会关注的。”
“所以我们就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大型设备,却往往是华而不实,连人家一半的效率都达不到。”秦海毫不客气地评价道。
“这个……也算是部委做事情的规则吧。”王鸿生笑着承认了,他既然愿意和秦海讨论这个话题,也就不在意秦海直言不讳。其实,在他自己的心里,也觉得这种规则问题很大,到了改变的时候了。
“这种规则害死人啊,京石机所以会这样避实就虚,就是被这种规则所引导的结果。哲人说得好啊,要把一件事情做好,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领导。”秦海发着不着边际的牢骚。
“小秦,你对于改变这种状况,有什么想法?”王鸿生接受了秦海的批评,诚恳地向秦海请教道。他知道秦海的思维活跃,既然看出了问题,应当也能想出解决方案吧。
秦海献计道:“我们能不能在舆论上造一造势呢,多宣传一下材料和工艺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,让领导能够转变他们的观念。”
王鸿生道:“舆论造势肯定是要做的,你考虑一下,组织陈教授、李教授他们写一些科普文章,我要安排媒体刊登出来。不过,这种舆论造势,对于普通群众以及基层干部的影响效果更明显,对于高层领导,就不见得管用了。你知道,中央领导工作很忙,时间紧张,没那么多时间去看这样的文章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