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是《无人区》,这部电影因为特殊原因可是被压了四年才上映。
宁远听完宁昊讲的故事梗概,也没说话。这部片子是肯定要拍的,压四年也得拍。宁远又不缺那几千万过日子。
“行,你这头就开始筹备吧,演员选角什么的就开始吧,回头把预算做好。”
宁昊点点头。
随后宁远放下档期表,看着那边玩手机的王卓,见到她毫无反应,就敲了下桌子。
“嘿嘿嘿嘿。”王卓漏出一个略显尴尬的微笑。
宁远正向调侃她几句,桌子上的手机响了。宁远一看来电,是大舅李明堂。
电话里也没说什么别的事,就是让宁远晚上一起吃饭,并说要给他介绍个人认识。
宁远自然应允下来。
“我说王同学,你不是准备退休了吧?”宁远挂了电话调侃道。
王卓收起手机,直接趴在桌子上,直接“装死。”
“本人不在。”
宁远笑着道:“晓棠,联系火葬场。”
“哈哈哈。”
“你是魔鬼吗,都不叫救护车抢救一下?就直接给我送火葬场了?”
“有这个必要?”
“......”
晚上的时候,吃饭就选在了宁远家的安宁酒店,除了大舅和韩山平意外,还有一个来人让宁远意外。
T市一号。
这是大舅介绍了以后宁远才知道,宁远虽然心里很诧异,但表面还是很热情的打着招呼。
对方虽然级别不低,但对于宁远来说谈不上任何的威慑性,而对方显然也是知道宁远的背景如何,所以双方这顿饭吃的面上也是很和谐。
而两杯酒喝下去,这才说明了来意。
T山方面想要邀请一位国内的一流导演,来拍摄一部大片。
“......我们的城市文化底蕴很深,评剧、皮影等都起源于这里。但是,外界对这些都知之甚少。T山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过程中,急需进行一次有力的城市宣传,而用电影的形式无疑是最有效、最好的方式。”
“就想到要用艺术的方式记录大地震给T汕人带来的伤痕和苦难,以及T汕在灾后重建中经历的一系列变化....”
宁远这边听着对面这位一方大员在非常真切的话,心里却很吃惊。
想不到这个活,到他手里了。
不过这也很合理。
毕竟宁远目前本人就是国内一线大导演了,还是在商业片上非常出色的导演。国内票房成绩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了。
除此之外,这背景就在这明面上摆着呢。
如果没有宁远吗,这种任务肯定最后会落在跟中影关系密切的华艺手上,毕竟对方有一个大导演冯晓刚。
但是有宁远在,名气、能力、票房、关系全都占优势的人在,理所当然的成了第一人选。
宁远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就把这活接下来了。
并问了对方一个问题。
“咱们这边想要投资拍摄一部什么样的电影?”
这句话给对方问住了,T汕方面虽然希望邀请国内一流导演,拍出一部“大片”的意愿,但是对于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其实也没有全面的概念。
宁远想了想,然后给对方提出了三个选项作为参考。
“第一种是投资5000万,这个拍摄水准呢,大概就是《云水谣》这种水准的电影。”
“第二个是投资1.2亿左右,拍摄水准,大概就跟《夜宴》《十面埋伏》这种程度差不多。”
“第三个就是投资3亿左右,水准差不多就跟今年暑期档最热门的那部《赤壁》相当。”
对方想了想,就选了1.2亿这个档次的制作水准。
随后谈到投资份额上,T汕方面提出要最少投资一半的份额,“我们必须成为大股东,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所需要的‘主旋律’。”
宁远对这种说法很认同,这时候应该没人想到这部戏上映会拿到非常好的票房。
韩山平代表中影方面也投资了600万,毕竟这种主旋律电影,全让中影投了也是应该的。
最后的投资比例就成了T市6000万,银禾传媒5400万,中影600万。
事情就算定下了。最后也算是宾主尽欢。
回家后,宁远直接去书房了,76年的时候老爹宁世南就在万岁军里,还参加了地震后的救援工作。
“这个电影可不好拍啊。”
听到来意之后,宁世南叹了一口后跟宁远说了这样一句话。
宁远当然明白父亲说的是什么意思。
“好不好拍,这个事也不能推啊。”
宁世南点了点头,这种事情,不管难不难,到了这就不能往外推。哪怕是明知道事情干的好坏都得挨骂,也得认。
“当时我们接到命令的时候是晚上,立马就吹集合号了,全员开往震区......”
宁世南就跟儿子讲了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,宁远则拿着笔记本,不断的记下一些内容。
回去以后又开始查资料,因为他记得,原版的《大地震》是改编自一本小说,但宁远忘记这个小说的名字了。
随后宁远终于在睡觉前,找到了这本小说,名叫《余震》,是一个名叫张玲的女作家写的。
第二天宁远就开始让人联系了那个作家,买下影视改编权,随后就开始改变剧本。
而后闲着的王卓正好被宁远叫过来一起跟着改编剧本。
“剧本初稿就交给你了。”宁远把小说交给王卓之后说道。
“这题材?”王卓质疑道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